侵權(quán)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OTA“畫餅”兩年不升級!車企過度承諾盛行,都是被市場逼的?

2024-11-12 09:16
雷科技
關(guān)注

OTA讓部分新能源汽車功能成了“期貨”。

OTA作為一項有益于消費者的技術(shù),在慢慢地演變中成為了廠商搪塞用戶的新借口,變成了“半成品”汽車的遮羞布。 

最近,一汽大眾ID.4 CROZZ遭到了車主們的集體投訴,車質(zhì)網(wǎng)顯示,投訴原因普遍為“OTA不升級,虛假宣傳”。

圖源:車質(zhì)網(wǎng)

 

有車主表示:“一汽大眾在旗下ID系列車型發(fā)售之初,宣稱該車車型具備OTA功能。自2020年ID系列車型上市至今,沒有任何一臺一汽大眾ID車型收到過OTA升級文件,僅部分因冬天低溫導致黑屏的車型獲得了線下到店刷機服務,而這并非OTA!此行為是否涉嫌虛假宣傳?” 

不止是ID4,大部分車主也表示,包括ID6在內(nèi),ID系列首批車主已過質(zhì)保期仍未收到OTA文件。目前車機存在反應慢、易死機等問題;電控優(yōu)化差,行駛電耗高、空調(diào)能耗高、動能回收頓挫強等問題。一汽大眾一直未能對ID車型履行OTA的服務,放棄對早購買車主的技術(shù)支持。 

如今的手機廠商和互聯(lián)網(wǎng)車企,在發(fā)布會上介紹完某項重磅功能之后,再跟上那么一句:“ 未來該功能將通過 OTA 的方式更新,敬請期待!” 但是具體什么時候OTA,又是一個未知數(shù),OTA是否成為了廠商們的營銷手段之一?

 OTA“過度承諾”嚴重,車企也是被逼的? 

如今新車發(fā)布,如果不支持OTA功能,意味著這款車在這個“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是不合格的。從智能化的方向來看,OTA毫無疑問是智能汽車未來無可或缺的特性。 

但正是由于OTA這種可以讓新車功能“滯后”的特性,反而成為了部分車企打擦邊球的借口。為了搶占市場先機,部分車企選擇將功能所需的硬件裝入車內(nèi)后,提前宣傳配備該功能,并完成車輛上市,美其名為“與用戶一同成長”。 

最典型的例子,早年間新勢力車企們將激光雷達、高算力芯片“上車”,聲稱為后續(xù)智能駕駛“預埋設(shè)備”。時至今日,卻鮮有車企能夠?qū)⒃缜邦A埋的配置充分開發(fā),甚至因設(shè)備搭載不合理,導致用戶高價購入車輛后,卻未能享有應有的用車體驗。 

比如去年這個時間,多位小鵬P5車主稱,他們提車將近兩年的時間未享受到CNGP(城市導航輔助駕駛)服務,而在購買新車時,這一服務是營銷噱頭之一,車主們認為被小鵬汽車欺騙。 

小鵬P5作為全球首款搭載激光雷達的量產(chǎn)車型,其在2021年10月上市時,小鵬汽車CEO何小鵬表示小鵬P5未來將支持城市導航輔助駕駛。但后續(xù)小鵬P5銷量持續(xù)走低,2022年銷量為37982輛,2023年為20089,近乎腰斬。于是,老車主便成了“犧牲品”,幾乎等同于被放棄。 

圖源:上汽大眾官網(wǎng)

類似的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2023年8月,智己汽車副CTO、智能駕駛首席科學家郭輝稱,9月將開啟“去高精地圖NOA”公測;10月開啟“城市NOA”公測;2024年“通勤模式”覆蓋全國100+城市;2025年,IM AD將邁入全場景通勤時代。 

但直到今年4月,智己“無圖城市NOA”才開始在深圳、廣州、蘇州三地開啟公測,第一步就比原計劃推遲了足足半年多;極星則表示高速NPA將于今年6月開啟先鋒用戶內(nèi)測,7月面向全部用戶開啟公測,10月全量推送,計劃在Q3之內(nèi)實現(xiàn)90%以上的地級市覆蓋,到現(xiàn)在也沒有任何消息。 

導致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 

最近兩年,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快速提升,車型之間的同質(zhì)化也越來越明顯,車企迫切需要新的賣點支撐其產(chǎn)品力。相比無法改變的硬件,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底盤等軟件功能支持后期OTA升級,可以在營銷上面多做文章。 

市場研究機構(gòu)麥肯錫的調(diào)查也顯示,在高端新能源市場,最受中國消費者青睞的功能中,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排名前兩位,這也給車企未來的OTA提供了信心支撐。然而許多當初看似美好的承諾并非都能實現(xiàn),但用戶卻因為抱著對未來新功能的期待,而提前為不存在的功能買單,這屬實有點拿錢不辦事。 

軟件定義汽車是趨勢,但車企不能“畫餅” 

先交付“半成品”,之后再升級或者優(yōu)化,這事是特斯拉起的頭。早在2012年,特斯拉Model S推出之時,就引入了“OTA空中升級”的概念。 

特斯拉Model S通過“OTA空中升級”的方式為已售出車輛不斷增加新功能,比如主動巡航、前撞預警、語音導航等,讓車主每隔幾個月就體會到開上“新車”的喜悅。 

“軟件定義汽車”的說法也由此而來,這種“常用常新”的能力,確實給用戶體驗帶來更多的想象空間。因此在最近幾年,“先上車后刷卡”幾乎成為了新車型的標配功能。 

目前,下到幾萬塊的微型電動車,上到百萬級仰望,都在推行OTA升級技術(shù)。根據(jù)佐思數(shù)據(jù)顯示,預計至2026年中國乘用車OTA裝配率有望達到88%,裝配量約2193.7萬臺。 

圖源:理想汽車官網(wǎng)

但是,OTA升級技術(shù)的普及,并不代表著用戶體驗就有質(zhì)的飛躍。不是每一家廠商都能像特斯拉那樣按時間、按質(zhì)量給用戶OTA升級。這導致了一些廠家成了典型的“渣男”,嘴上說一套,實際做一套。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畫餅”。 

如今汽車市場“畫餅”越來越多,引起的消費者糾紛、投訴也逐漸增多,但目前行業(yè)還缺少明確的法律依據(jù),沒有相關(guān)監(jiān)管部門可以制度化、標準化地進行處理。正如ID4的維權(quán)案例,“畫餅”無法兌現(xiàn)后能爭取何種補償,幾乎完全靠用戶和車企的博弈。 

這就導致新勢力在畫餅這件事上越來越大膽,這張餅什么時候能夠讓用戶吃到嘴里,可能新勢力自己都不知道,即便是后續(xù)軟件進度緩慢,其實也不需要負什么責任。 

因此,新勢力的造車速度越來越快,以前傳統(tǒng)車企一款車型的研發(fā)投放時間大概是4-5年,現(xiàn)在新勢力造車每年出一款,先把半成品推出市場,后面再根據(jù)市場反饋決定要不要OTA。 

這樣的造車方式,也引來了傳統(tǒng)車企的效仿,比如大眾此前就宣布要把新車的研發(fā)周期從54個月減少到40個月,未來越來越多的傳統(tǒng)車企可能也會加入這一行列中。這其實是一種劣幣驅(qū)逐良幣的現(xiàn)象。

在車質(zhì)網(wǎng)的投訴評論區(qū),關(guān)于汽車OTA的評述有幾十頁之多。其中,除了投訴一些車企不按時及時OTA,其他要么是車企承諾了不推送,要么就是看了隔壁鄰居的車一個月OTA好幾次,產(chǎn)生了失落感。剩下的,大多數(shù)是OTA之后,車輛某個方面的性能不但沒有增強,反而被削弱了。

 這些投訴大部分都是沒有結(jié)果的。

從這點來看,OTA確實是把雙刃劍,未來我們見到的“半成品”車型可能越來越多,OTA正在成為這些半成品車型的借口,成為了它們的遮羞布。 

希望這些車企能明白,車是消費者拿真金白銀買來的,通過OTA新增功能提高使用體驗原本就是車企該做的事情,把半成品變成完成品,才算是車企完成了購車交易的最后一步。OTA畫的餅越多,證明車企交付時越倉促,這樣的車企我們還是慎重考慮吧。

 寫在最后 

車圈頻繁發(fā)生關(guān)于OTA的投訴,其實也引出一個值得探討的行業(yè)問題——對于一臺汽車,尤其是一臺普通的家用車,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的確,現(xiàn)在是一個智能化時代,汽車應該也必須更加智能,但無論如何,車首先還是車,車的智能化應該是讓車更安全、更好開、更好用,而不是去替代手機。

 廠商不要將OTA作為一種文字游戲,通過假大空的前置宣傳透支消費者對OTA的信心,而是腳踏實地地將OTA作為給汽車賦能的實用工具。如此才能提升新能源車用戶的用車體驗,讓更多的消費者投入新能源智能汽車的懷抱當中。

封面圖源:小鵬汽車官網(wǎng)

     來源:雷科技

           原文標題 : OTA“畫餅”兩年不升級!車企過度承諾盛行,都是被市場逼的?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quán)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nèi)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nèi)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