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人臉識別技術成“金蘋果”?安全與隱私不可偏廢

現有的計算機視覺技術能辨別出個人的面部和體格,并在個人的基礎之上進行匯總。隨著 5G 高速網絡通道的成型以及AI和大數據技術的成熟,計算機視覺技術將發(fā)生革命性變化,人臉識別也會得到更為廣泛地研究與開發(fā)。在中國,配備人臉識別技術的攝像頭在很多大城市的街道上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刷臉支付的場景比比皆是。在人臉識別掀起熱潮的同時,也有人擔憂該技術會被濫用,那么,其他國家里人臉識別技術的“待遇”如何?

對于人臉識別是否應該用于執(zhí)法,美國正處于立法爭議階段。目前,德克薩斯、華盛頓、伊利諾伊等州制定了相關法律,部分地方政府對人臉識別技術展現出謹慎和排斥的傾向。2019年1月,硅谷的中心——舊金山出臺一份名為《停止秘密監(jiān)視條例》的提案,禁止政府使用人臉識別技術。有人拍手叫好,認為隱私得到保護;也有人用腳投票,擔心盜賊肆無忌憚,聲稱不裝攝像頭就搬走。經過三個多月的議會討論,該提案以8:1投票通過。近日,微軟公司刪除人臉識別數據庫 MS-Celeb

1M也引起震動,該數據庫由10萬名知名人士的在線圖片組成,曾被用于訓練警察部隊和軍方操作的面部識別系統(tǒng)。

英國許多購物中心啟用了內置人臉識別技術的智能廣告牌,可以分析用戶的性別、年齡、甚至收入水平,進而面對不同路人呈現不同的廣告。當路過廣告牌的人群中超過50%為富裕人群,廣告牌會顯示昂貴產品的廣告。目前,英國全國范圍內已經有超過50個這樣的大屏幕。人臉識別技術在商業(yè)上的應用暫未在英國掀起太大爭議,但2019年5月份,人臉識別技術陷入輿論漩渦:一位倫敦市民經過一個具有自動人臉識別功能的攝像頭時,因遮蓋面部被罰款90英鎊;英國首例警用人臉識別案開庭,當事人訴稱警局侵犯隱私。英國許多公民認為,法律無法確保人們的隱私權以及數據安全的權利得到適當保護的情況下,政府使用人臉識別技術無法令人安心。

在俄羅斯,臉部識別軟件被整合到城市交通、國內航空旅行和進入政府大樓等關鍵的基礎設施點,以加快安全檢查速度和消除危險情況,如給自動販賣手機卡的機器配備面部識別系統(tǒng)、謝里梅耶沃機場、莫斯科機場已啟用人臉識別。俄羅斯計劃通過城市攝像頭實時監(jiān)測人流,并利用人臉識別技術來處理攝像頭拍攝的圖像。據莫斯科市政府網站報道,到2019年年底首都戶外監(jiān)控攝像頭將超過17.4萬個,攝像頭可幫助調查交通事故、找到走失寵物、識別不法分子等。除此之外,俄羅斯初創(chuàng)公司研發(fā)的人臉識別系統(tǒng)“FindFace”的民用版已用于俄數個地區(qū)的城市安保監(jiān)控,在2018年世界杯期間協助警方抓獲多名不法分子,其軍用版則于2019年研制成功。

相較于歐美等國,東南亞對于面部識別技術的態(tài)度更為樂觀:將在2020年夏季迎來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的日本,將在機場啟用人臉識別技術,簡化通關手續(xù),并在奧運會期間采用人臉識別系統(tǒng)識別行政和體育設施門票的持有者;韓國將在機場引進人臉識別通關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會率先在仁川機場試點運行至2022年,在經過最終檢測驗證后逐步推廣。

除此之外,中亞五國之一的哈薩克斯坦也在積極研發(fā)國產人臉識別系統(tǒng),以用于“智能城市”系統(tǒng)中,當前,部分地區(qū)的救護車系統(tǒng)、路燈照明以及道路交通事故拍照與人臉識別系統(tǒng)等應用系統(tǒng)均加速向數字化轉型。

結語:科技亦是雙刃劍,算法的偏見需要糾正,個人敏感信息使用問題也需要進行規(guī)制。政府、科技企業(yè)、公眾三方在人臉識別大潮中,均有應擔負的責任,唯有理性審慎,方能行穩(wěn)致遠。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安防 獵頭職位 更多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