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數字健康改變女性宿命

2023-08-18 09:08
腦極體
關注

電影《芭比》的結尾,芭比進入現實世界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給自己預約了婦科醫(yī)生的門診,盡管作為一個玩具娃娃,她并沒有生殖器官。

這個看起來頗為有趣的設定,卻映照出了一個現實,那就是生理身體的健康問題是所有女性都可能面臨的,也是首先應該重視的。

而很長一段時間,在“忍受病痛”這件事上,女人似乎格外有“天賦”。

你可能聽過:醫(yī)生上將疼痛分為十級,最劇烈的就是生孩子。

你可能見過:孕期女性牙痛,為了避免止痛藥物影響胎兒,被建議“忍著”。

這些情況,當然有著現實的客觀原因。比如因為不能進行人體實驗很難上市,所以很少有藥廠愿意為孕婦開發(fā)藥物,導致孕婦一旦生病,就可能無藥可用。

看起來,這些由女性身體帶來的病痛,似乎是無可避免的。

畢竟生理性別是無法輕易改變的,女性為生殖、經期等生理特征而忍受一些痛苦,好像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只能自認倒霉,這難道有什么問題嗎?

《不正義的多重面孔》一書中,作者提到:如果一件事,是由不可抗力的自然力量導致的,那它就是不幸之事,是我們必須忍受的苦難。如果這件事是可控的,可以改變的,那么承受這種苦難,就屬于不正義。

而我們必須承認,女性今天仍在承受的一些健康風險,并非全都不可避免,以前看起來束手無策的病痛,也并非永遠無法改變。

身為女人,要承受更多病痛,曾經確實是一種不幸。但今天,數字健康技術,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視角,一個不再充滿宿命色彩的視角,去改寫女性和健康的關系,去改變女性因生理限制而“缺醫(yī)少藥”的困境。

病痛,是女人的宿命?

很多人可能會問:經期該痛還是要痛,短期內孩子還是得女人來生,很多孕媽也甘愿為了胎兒健康而忍耐……這些“必然”的事情,還要斤斤計較,是不是太矯情了?

這就要分成兩個問題:

1.哪些是先天的不可避免。

2.哪些是后天的可以改變。

生理性別的身體健康風險,幾乎不可避免。

人類“有性繁殖”的特點,子代會發(fā)生極多的變化,這種多樣化更有利于人類適應環(huán)境、加速進化。然而“有性繁殖”也有不好的“贈品”。比如子代變化,也包含了遺傳病變導致的畸形兒。同理,女性的生理身體所面臨的病痛,也是因為“有性繁殖”將經期、卵巢、生產、孕育等生殖相關能力,加諸在女性身上。生理身體無法選擇,由此導致的病痛,也是生而為女所必然承受的風險和代價。

但是,先天的風險,卻是可以通過后天的科技干預而控制和改變的。

比如四維彩超、基因檢測等技術的發(fā)展,就比以往更好地識別胎兒畸形,減少了很多家庭的痛苦。同樣,幫助女性減輕病痛的診療和健康管理,也應該成為科技所照耀到的地方。

從古至今,有很多技術和手段被發(fā)明出來,減少疾病對女性的影響。外科醫(yī)學的進步,讓女性分娩的死亡率大大降低,更少副作用的止痛藥的問世,讓很多女性避免了經期的痛楚。

今天,女性仍在承受的健康問題,科技還能做些什么呢?

女性,難被照耀的角落

目前來看,女性健康管理,還存在著不少主觀和客觀上的難點。

主觀上看,很多社會對于現代科技還缺乏足夠的了解,意識不到很多看似不可避免的女性病痛,其實是可以被現代醫(yī)藥技術所改變的,依然秉持著“忍忍就過去了”“生個孩子就好了”“哪個女人不是這樣過來的”之類的舊觀念。

所以,很多女性在主觀上,存在不知道怎么緩解、不想緩解、擔心副作用等心態(tài)。比如很多女性在痛經、分娩的時候,不敢吃止痛藥,選擇硬扛。

客觀上看,在傳統(tǒng)以男性為主導的醫(yī)學世界里,女性從業(yè)比例低,在科研、藥物研發(fā)、執(zhí)業(yè)醫(yī)師、管理層等高級別崗位上的女性數量少,這使得很多女性疾病、健康問題、專屬藥物研發(fā)等,缺乏針對性的洞察和投入,從而導致女性在醫(yī)療和保健服務上的需求,容易被忽視,或者延遲解決,只能繼續(xù)忍受。

客觀來說,女性相關疾病,對藥物和治療手段的有效性、安全性、可靠性,確實有格外復雜嚴苛的標準,因此在研發(fā)、實驗、使用中都更趨于謹慎,會設置較長的考察期,需要嚴格的實驗和充分的證據,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1957年德國的一個藥廠,將一種沙利度胺藥物推向歐洲市場,該化合物有一定的鎮(zhèn)靜催眠作用,能夠抑制孕婦的妊娠嘔吐,號稱“沒有任何副作用”,結果一年之后,歐洲的畸形兒出生率明顯上升,與沙利度胺息息相關,截止該藥物被召回,全世界有15000名嬰兒受害。比起孕婦們的“無藥可用”,這種“藥物濫用”顯然更不可承受。

所以,為女性研發(fā)藥物或健康解決方案時,藥廠和研究機構所面臨的資金壓力、倫理風險也比較大,確實會讓一些企業(yè)失去為女性健康投入的主動性。

這個過程,需要讓女性、廠商、科學工作者等多個角色都獲益,而數字健康技術讓我們看到了曙光。

技術,改變的力量

數字健康技術,指的是將計算平臺、網絡連接、軟件、傳感器IoT等,用于醫(yī)療保健的用途。目前已經探索出了移動醫(yī)療(mHealth)、健康信息技術(IT)、可穿戴設備、遠程醫(yī)療、個性化醫(yī)療等應用。

女性因生理原因而不得不忍受病痛,或許是一種天降的“不幸”,但正在被數字健康技術,有力地改變。

對于女性來說,數字健康技術的三個價值,格外重要:

一是可及性。

醫(yī)療資源是有限的,醫(yī)療和保健服務確實很難高效觸達每一個群體,導致很多女性疾病和健康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

移動醫(yī)療,就通過智能手機、社交網絡和互聯網應用程序等技術的使用,大大提高了醫(yī)療和健康服務的可觸達范圍,讓女性更容易獲得信息,來改善自身的健康狀況。

比如孕期服用葉酸、注意并發(fā)癥等,對于現代社會受過基礎教育的女性來說,是一些常識,但在印度農村地區(qū),當地孕婦是很難接觸到這些必要的孕期健康信息的,而建立一個覆蓋所有農村地區(qū)的保健體系,則是非常緩慢、高成本的。

所以,為了減少孕產婦和新生兒的死亡率,印度推出了一項ReMiND項目,通過一個簡單的移動醫(yī)療應用程序,即使女性用戶的識字能力低,用不起高級功能的手機也能夠輕松訪問,來提高自身的健康認知水平。

據報告,ReMiND計劃啟動后的頭兩年,印度北方邦的孕婦葉酸攝入量增加了12.7%,懷孕期間和分娩后的并發(fā)癥報告率也上升了,一些孕期必要的血壓、超聲波檢查也增加了。

在增加醫(yī)療服務的覆蓋范圍和可及性上,數字技術有非常顯著的效果,而這可以有效改善女性的健康狀況。

二是可負擔。

一項技術想要成功普及,最重要的因素可能不是技術上多么先進,想法多么標新立異,而是——普惠。

尤其是對于女性來說,根據聯合國的統(tǒng)計,全球女性的收入平均比男性低20%左右。所以,醫(yī)療和保健服務的可負擔,對很多欠發(fā)達地區(qū)的低收入女性來說,可能是其愿意接受醫(yī)療保健服務的決定因素。

很多婦科慢性疾病,比如生產損傷導致的漏尿等健康困擾,如果檢查門檻高、費用高昂、無法就近就便診療,就很容易變成“忍忍算了”,極大地影響了女性的生活質量。

數字工具的使用,尤其是智能手機和無線通信網絡,具有極高的普惠性,可以低成本地接入互聯網。同時,數字技術也減輕了臨床醫(yī)生走訪鄉(xiāng)村的難度,可以遠程提供實時診療,給出預防、診斷和治療的決策。這些都從整體上,降低了求醫(yī)問藥的成本,激勵女性患者更積極地尋求醫(yī)療幫助。

巴基斯坦的一個全女性醫(yī)療服務商Sehat Kahani,就通過線上電子健康診所,為全國農村地區(qū)提供服務,患者可以通過數字平臺找到女醫(yī)師為其診治,費用只需100盧比(約合人民幣6元)。

三是可受益。

當然,求醫(yī)問藥的根本目的是治愈和健康,而不是單純?yōu)榱吮阋。只有提供明確受益的診療和保健服務,女性群體才會愿意為之付費,藥廠、可穿戴廠商、研發(fā)機構才可能從中獲得商業(yè)回報,讓女性健康事業(yè)進入良性循環(huán)。

數字健康可以為用戶,帶來至少兩個益處:

益處一,是無創(chuàng)。

前面提到,女性健康管理的風險是比較大的。孕期一些檢查和實驗不能開展,傷害較小或無創(chuàng)的方式,檢測效果又比較差。

以血糖為例,孕婦是高血糖風險人群,預防妊娠期糖尿病,需要實時監(jiān)測血糖數值。而傳統(tǒng)的檢測方式,每天得驗好幾次血,不斷地扎手指,才能獲得較為精準的結果,這對于孕婦的身心來說都是一種負擔。

用數字化的無創(chuàng)檢測,通過智能手機、智能手表、手環(huán)等設備,進行血糖的動態(tài)監(jiān)測,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市場,孕婦等特殊群體可以切實從中受益。

另一個益處是:準確。

醫(yī)療資源的稀缺,使得專業(yè)醫(yī)生工作負擔重,分配給每個病患的時間有限,處理影像、醫(yī)學報告的速度和準確度難以平衡。而數字技術中的AI能力,可以提高診斷準確性,從而造福患者。

韓國首爾的Severance醫(yī)院,就利用三星的S-Detect乳房軟件,來析乳腺病變的超聲圖像,并提供標準化的報告和分類,將年輕醫(yī)生(四年經驗)的診斷準確性從83%提高到87%。研究發(fā)現,與放射科醫(yī)生相比,S-Detect識別出高風險惡性乳房腫瘤的準確性更高。

中國也有數十家醫(yī)院,引入了AI軟件來幫助讀取X光片和CT掃描,以更快的速度檢測和診斷惡性腫瘤。

可獲得、可負擔、可受益,由此可見,數字技術來提高女性健康管理的質量和效率,已經是切實可行的了。

當我們關注女性健康,我們在關注什么?

我們正在加速步入數字社會,醫(yī)療和保健行業(yè)也正在被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所改變。這個有點“形而上”的宏大敘事,究竟該怎么展開呢?到底會以怎樣的方式,進入到你我的生活呢?

女性健康管理,可能就是一個醫(yī)療保健數字化的棱鏡,許多數字健康技術的局限、邊界和痛點會在這里集中反映出來。

比如說,數字健康的數據瓶頸。

數字健康技術,需要大量高質量、精細化的醫(yī)學信息和數據標注,涉及到專業(yè)的醫(yī)學知識圖譜,是醫(yī)療健康行業(yè)數字化轉型的一大障礙。由于歷史原因,孕婦等女性群體經常會在醫(yī)學實驗中被排除出去,不適合參與實驗,女性健康研究的受試者少,這就導致相關數據少,給數字健康應用的數據挖掘、數據標注、領域知識、算法學習等,帶來了非常大的挑戰(zhàn)?梢哉f,數據瓶頸在女性健康管理中,顯現的尤為明顯,也非常值得關注。

此外,數字健康的邊界擴展。

正如數字技術在女性健康上所展現出的潛力,過去被認為是不可避免、無法改變的病痛,今天已經被公認是有可能改變的。

比如高血糖的風險監(jiān)測,以前必須通過有創(chuàng)的、侵入式的方式進行,而現在通過智能手機、智能手表、手環(huán)等設備發(fā)出LED光信號,經過人體的血管和組織反射、吸收后的衰減光,讓傳感器接收回來,從光信號轉化為電信號,用來分析血管搏動、脈搏波的形態(tài)特點,將這些脈搏波上微小的變化與高血糖關聯起來,從而甄別出不同的高血糖風險,進行糖尿病并發(fā)癥的預警和監(jiān)測。

無論是妊娠期糖尿病,還是日漸增多的普通大眾風險人群,都可以低成本、低門檻、更準確地來監(jiān)測血糖健康,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但今天數字技術及其軟硬件,已經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這說明,數字健康的邊界在不斷拓寬,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間和市場空間。

有溫度的社會,需要有溫度的技術。數字健康技術,讓女性從生理身體的“先天不幸”中解脫一點,就折射出了數字社會有溫度的一面。

       原文標題 : 數字健康改變女性宿命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人工智能 獵頭職位 更多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